淤青_淤青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淤青 (第5/14页)

绪。

    “我要和你做一辈子的好朋友。”

    周四下午第二节的语文课讨论,肖晓没头没尾地对我许下了这句承诺。她把书立在桌子上作掩护,飞快地牵过我的手,指挥着我的小拇指缠上她的手指,随意晃动了两下,就当做是我的回答。

    “如果能考上同一所大学,我们就可以一起住了,如果考不上,就等四年后毕业了再一起住。”

    “和朋友住在一起是我的梦想。”

    肖晓的嘴角挑得太高,完全不像在讨论“悲剧的艺术感染力与作用”,语文老师走过来把书本放倒了,指了指课文,用眼神示意我们不要趁乱讲小话。

    “设置悲剧情节的作用,包括:反映社会现实,塑造人物形象,深化主题,引发思考和同情,提升作品艺术价值。”

    我翻出笔记本,对照着课本内容一一对号入座,肖晓看着我写字,等我写完“同情”一词,她突然抽走了我手里的笔,问我:“只能是同情吗?”

    “上节课的笔记,老师说的是同情。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不能有爱呢?”

    “同情包括了爱。”

    “那不叫爱。”

    “同情是上位者施舍给下位者的怜悯,爱不是这么不平等的感情。”

    “爱是落在两滴水之间的颜料,它们会同时被染色,其中一滴的颜色会越来越浓,直到吸引力和张力让它们合二为一。”

    “也是永远都觉得不够,永远都觉得亏欠。”

    肖晓的反驳或许有道理,但标准答案的给分点里并不包含“爱”。我不知道死去多年的作家是否会像肖晓说的那样,在写完悲剧后回看角色的一生,痛她所痛,乐她所乐,为她最终的死亡感到亏欠和难过,但还是在同情之后加上了“爱”字,又简单概括了肖晓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